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template/apple_sub/art_main.php?iss_id=20110721&sec_id=12187379&art_id=15449451
p.s. 多謝 Roxie 的報導 ^^
手繪記錄舊區貓
記錄舊社區,為保育出一分力的,還有另一位 80後新晉作家許家慧。她將拍攝貓寫真的興趣與建築師的知識結合,透過參加新鴻基地產及三聯書店合辦的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,出版《新填地貓》繪本。書內大大小小的寫實繪圖共 300多張,全由作者一手繪畫,沒有車輛、途人、路牌的阻擋,商店的主題十分突出。她認為新填地街最吸引的,是這裏夠多樣化及極端的商店,例如嬰兒用品、紙紮舖、嫁娶用的雙囍椰子、棺木、護老院、幼稚園,這都蘊含生死、老少、喜喪等元素,而朗豪坊的繁華與戰前唐樓建築更形成強烈對比。她說:「舊社區被拆,難免有不捨及感到可惜,透過繪本,希望在社區重建中,將人與社區的關係保留。」
書中詳細記錄新填地街內有養貓的 19間商舖,外加 15隻新填地貓的故事。在商舖介紹旁邊,都附有一張繪圖;細心看,作者用電腦技術將貓的相片隱藏其中,這正好表達貓兒的實際生活。許家慧說:「會養貓的店舖大多是歷史悠久的老店,他們以家庭式經營,人情味較重。當中,不少行業已日漸式微。」例如傳承三代的祥福號山貨店,山貨意指竹籬、蒸籠、製月餅用的木模等。瑟縮在戰前唐樓的勝記蔴包,不養貓的話,米袋或許全給老鼠咬穿。從前出售麻包袋給米行,現今卻賣給地盤,米袋不再裝米,而是泥頭垃圾。許家慧走訪舊舖時,亦發掘不少趣事,「有果欄為貓兒起了『倉吉』、『南水』兩個日本名,原來名字取自生果紙盒。有一天,倉吉碰上一隻在蒸餾水機旁鑽出來的儍老鼠,牠以扑儍瓜形式活捉老鼠後,以為這是老鼠的必經之路,每日便守洞待鼠。」許家慧筆下舊社區的故事,日後可能成為歷史,難道新式連鎖店還會養貓看門口?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